|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紅肉蜜柚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從平和縣小溪鎮琯溪蜜柚園中的芽變株系選育而成的。表現為早熟、果肉為淡紫紅色,豐產、優質。2006年2月通過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認定證書號:閩認果2006006;2007年3月1日獲國家農業部授予品種權保護,品種權號:CN20050515.7.
物候期:在平和縣低海拔地區,紅肉蜜柚物候期一般每年可抽發春、夏、秋、冬四次梢,萌發期分別在3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下旬及10月中旬;始花期3月中旬末至下旬初,盛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終花期4月中旬,自花結實率高。一般可達50%以上;果實發育期至4月上旬到9月下旬初,成熟期較琯溪蜜柚提早20~25天。
果實性狀:果形倒卵圓形,縱徑橫徑比為15.5 : 16;單果重1200克~2350克,平均1680克;皮色黃綠色;果肩圓尖,偏斜一邊;果頂廣平、微凹、環狀圓印不夠明顯與完整;果面因油胞較突,手感較粗;皮薄,平均厚0.7㎝~0.9㎝。囊瓣數13~17瓣,有裂瓣現象,裂瓣率54%,囊皮粉紅色;汁胞紅色,果汁豐富,風味酸甜,品質上等。2003年、2004年果實內質送檢結果,總糖8.76%,總酸0.74%、維生素C37.85mg/100g、可溶性固形物11.55%、果汁率59%,汁胞呈色色素為番茄紅素和β胡蘿卜素,分別為:55.45 ± 1.13和41.10 ± 2.24(μg/g·dw),是琯溪蜜柚的55倍和46.8倍。
3、抗病蟲性能力
經平和縣農業局植保站測定,抗病蟲能力與琯溪蜜柚相當,防治方法相同
4、產量表現
種植三年開始試掛果,平均株產可達15公斤左右,第四年株產為30左右,第五年達55左右,盛產期畝產達 4000~5000公斤。
5、栽培要點
栽植密度視地勢而異,用酸柚作砧木,山地株行距3×3米,每畝植75株,平地株行距3.×4米,畝植56株。
幼樹以施氮肥為主,1~3年生樹每株施純氮100~400克,N:P2O5:K2O以1:0.3:0.5。施肥的原則是薄肥勤施,于每次梢前施促梢肥、抽梢后施壯梢肥,或從定植起到10月中旬止,應每月施1次稀薄的人糞尿,11月停止施肥,11月可施1次有機肥越冬。
成年樹管理: 成年樹年施肥3~4次。以產量50公斤左右/株,氮為0.9公斤,平衡施肥比例: 氮:磷:鉀:鈣:鎂=1:0.5:1:1.1:0.4,分采果肥(冬肥),采果前后7~10天內施完,占全年施肥量的40~60%;發芽肥(春肥),1月底前后施,占全年施肥量的15~25%;壯果肥(夏秋肥),一般在停止生理落果后、秋梢萌發前10~15天施用,占全年施肥量的20~40%。
水分管理: 枝梢生長期、花芽分化期(3~5月)、果實生長發育期(7~10月)必須適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灌水量達到田間持水量的60~70%。灌水的方法采取溝灌、澆灌、噴灌、滴灌等均可。地勢低洼或地下水位較高的園地,應及時排水。
整形修剪:幼齡樹的修剪應強調以“抹芽控梢”并掌握“去早留齊,去少留多”的原則,待全株大部分末級梢都有3~4條新梢萌發時,即停止抹梢。 適當疏除過密枝梢,全部剪去冬梢。初結果樹要注意培養短壯春梢與秋梢,抹除夏梢與冬梢,疏刪直立枝,留斜生枝或進行拉枝。盛果期成年樹及時回縮結果枝組、落花落果枝組和衰退枝組。剪除枯枝、病蟲枝。對骨干枝過多和樹冠郁閉嚴重的樹,可用大枝修剪法修剪,鋸去中間直立性骨干枝大枝,開出“天窗”將光線引入內膛(鋸大枝宜在春季進行),對當年抽生的夏秋梢營養枝,通過短截或疏刪調節翌年產量,對無葉枝組在重疏刪的基礎上對大部分枝梢或全部作短截處理。樹高控制在3m以下。形成自然開心形,干高20~40cm,主枝3~4個在主干上錯落有致地分布。主枝分枝角度30~45°,各主枝上配置副主枝2~3個,主枝與付主枝上適當配置若干側枝。
促進花芽分化 根據樹勢 9~11月適當控水、對直立枝拉成斜生狀態、也可用斷根、或在9~10月上旬進行環割、環割寬度掌握在0.1~0.2cm,深達木質部為宜。對結果母枝,在花蕾期先疏花序后疏蕾,去頭掐尾留中間、疏弱留壯花2-3朵。摘除早夏梢。 5月上旬生理落果后,分2~3次根椐樹勢留結果量,留果均勻分布,去除病蟲果、畸形果。
汁胞粒化的矯治: 結果樹以有機肥為主,增施鉀肥;切不可在花期噴保果素;耕作上樹盤蓋草,冬季深翻改土,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與肥力,對長勢旺的樹,采取環割調控長勢,調節營養平衡,適時采收。
冬季防凍: 營造防護林,凍前灌水,小樹蓋草或遮陽網,果園覆蓋,樹干刷白。
6、適種區域:
該品種適宜在琯溪蜜柚種植區種植(柑桔適應區域一般可種植,但冬季低氣溫不能低于零下8度),山地及排水條件較好地區較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