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拉丁文名:Fraxinus chinensis Roxb.木犀科、梣屬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縱裂。芽闊卵形或圓錐形,被棕色柔毛或腺毛。小枝黃褐色,粗糙,無毛或疏被長柔毛,旋即禿凈,皮孔小,不明顯。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近等大或稍大,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鈍圓或楔形,葉緣具整齊鋸齒,上面無毛,下面無毛或有時沿中脈兩側被白色長柔毛,中脈在上面平坦,宿存萼緊貼于堅果基部,常在一側開口深裂。花期4-5月,果期7-9月。植株萌發力強,材理通直,生長迅速,柔軟堅韌,供編制各種用具;樹皮也作藥用。
白蠟褐斑病的防治
分布與寄主 該病是我國新發現的,主要分布于許昌市的鄢陵、許昌、商丘市的民權等地,主要危害白蠟樹。
癥狀 病菌危害白蠟樹的葉片,引起早期落葉,影響樹木當年生長量。病菌著生于葉片正面,散生多角形或近圓形褐斑,斑中央灰褐色,直徑1-2mm,大病斑達5-8mm。斑正面布滿褐色霉點,即病菌的子實體。
病原 CercosporafraxinitesElletEv.屬真菌門,半知菌亞門,白蠟尾孢菌屬叢梗孢目、尾孢霉屬。
防治措施
1、播種苗應及時間苗,前期加強肥、水管理,增強苗木抗病力。
2、秋季清掃留床苗地面上的病落葉,減少越冬菌源。
3、6-7月噴1:2:200倍波爾多液或噴克菌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3次,防病效果良好。
分布與寄主 該病是我國新發現的,主要分布于許昌市的鄢陵、許昌、商丘市的民權等地,主要危害白蠟樹。
癥狀 病菌危害白蠟樹的葉片,引起早期落葉,影響樹木當年生長量。病菌著生于葉片正面,散生多角形或近圓形褐斑,斑中央灰褐色,直徑1-2mm,大病斑達5-8mm。斑正面布滿褐色霉點,即病菌的子實體。
病原 CercosporafraxinitesElletEv.屬真菌門,半知菌亞門,白蠟尾孢菌屬叢梗孢目、尾孢霉屬。
防治措施
1、播種苗應及時間苗,前期加強肥、水管理,增強苗木抗病力。
2、秋季清掃留床苗地面上的病落葉,減少越冬菌源。
3、6-7月噴1:2:200倍波爾多液或噴克菌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3次,防病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