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樹原產于我國大部分省區,東北自遼寧起經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世界各地有栽培。在杭州比較常見的是黃山欒樹,清朝黃肇敏在登臨黃山,寫詩道:“枝頭色艷嫩于霞,樹不知名愧亦加。攀折諦觀疑斷釋,始知非葉也非花。”指的就是黃山欒。
欒樹作為行道樹的綜合評分相當高,被林學家們推崇為應大力推廣的亞洲寶樹。也是杭州著名的行道樹之一,西湖綜合整治以來,它和無患子、珊瑚樸等美麗的葉樹種漸漸成為“行道新兵”,也是改建后的延安路邊上的新增行道樹種。
在古時候,欒樹是被人敬重的,被稱為“大夫樹”。《禮記》中記載:“天子樹松,諸侯柏,大夫欒,士槐,庶人楊。”也就是說國卿大夫們的墳墓邊會種植欒樹,來守護魂靈。
而再到了秋末,金色的花變成紅色的“燈籠果”,更是可愛。每一陣風過,像鈴鐺般“嘩嘩”作響。民間把它叫作“搖錢樹”不知道是否和這個聲音有關。而因為“燈籠果”欒樹又被叫作“燈籠樹”,紅燈籠中有漿果,常被鳥兒作為食物銜去。